开元棋脾-开元棋脾官方网站最新版

开元棋脾-开元棋脾官方网站最新版
开元棋脾-开元棋脾官方网站最新版

—追寻祭奠红军战士秦付有“开元棋脾”—

本文摘要:追寻祭奠红军战士秦付有

追寻祭奠红军战士秦付有“开元棋脾”(图1)

本报记者把500元钱送给秦付有的儿子,为秦付有立碑。

追寻祭奠红军战士秦付有

追寻祭奠红军战士秦付有“开元棋脾”(图1)

本报记者把500元钱送给秦付有的儿子,为秦付有立碑。

■本报记者 程奇 黄长明 通讯员 王宏博/文 记者 陈占举/摄

1934年12月4日,红二十五军两天四胜栾川“十大连”后继续长征,赶到栾川、卢氏交界的叫河街。

3月30日傍晚,本报盛德美重走红军长征路采访组,抵达栾川叫河乡叫河村,根据中共栾川县委党史研究室提供的宝贵资料,追寻留在这里的红二十五军掉队战士秦富有。

迷茫:大街上“大海捞针”般寻找掉队红军战士

据《中共栾川党史资料》记载:红二十五军离开叫河前,曾经将秦富有等重病号就地留下,发放一块大洋作为生活费。1982年,栾川党史研究者郑慎言、王昌曾经采访过秦富有。

对秦富有的采访,进行得并不顺利。

记者首先给郑慎言老人打电话问秦富有住哪个村,他沉思许久,仅仅提供了一个方向:“1982年,我们是在叫河集会上采访秦富有的,当时是偶然遇到他的。

我只记得他住叫河街西边的村子,村名不记得了。不过,叫河乡政府曾经给他发过补助,你们可以问问他们。”

采访组向叫河乡副乡长马军会求助,马副乡长非常热情,他立即和乡里负责民政工作的人联系,但得到的回答是,现在民政优抚对象名单上没有这个人。

唯一的线索中断了,采访组成员站在人来人往的叫河街上,个个一片茫然。洛八办纪念馆办公室主任王志军建议,我们在街上找老年人,看谁听说过秦富有。

尽管这样做像是大海捞针,但大家还是决定碰碰运气。

这天是农历三月初三,正好逢叫河村三天一度的集会,街上熙熙攘攘,颇为热闹。

我们在赶集的人群中找到几位上年纪的乡民,提起秦富有,他们也是一脸茫然。

正在记者着急上火之时,采访组年龄最大的成员——市史志办副编审张汝胜一头大汗地跑过来,大声说:“找到了,找到了!”

说来也巧,张汝胜在街上“大海捞针”时,居然碰到与秦富有家沾亲带故的季万宝。

据季万宝透露:秦富有几年前已经去世,他有一个儿子名叫秦长命,现住叫河乡西边的东新科村。季万宝自告奋勇给我们带路。

真是“山穷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。

刚刚还长吁短叹的采访组成员,个个变得神采飞扬。我们立即驱车,赶往东新科村。

惊喜:发现秦付有留下的文字资料

采访车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颠簸了近一个小时,终于来到群山环绕的东新科村。

来到秦长命家中时,他正站在猪圈内,满头大汗地清理猪粪。

记者说明来意,秦长命立即从猪圈里跳出来,惊奇地说:“噫!你们咋知道我大的事儿?”

秦长命走进住室里,在抽屉、柜子里摸索许久,找出了身份证和老年优待证,上面写的名字都是“秦付有”。记者注意到左边抽屉里有3张满是油污、颜色发黄的稿纸,打开一看,居然是秦付有1982年12月27日写给上级部门的“申请书”!这份“申请书”,与《中共栾川党史资料》上收录的名为秦富有的回忆中涉及红二十五军的部分基本相同。可以肯定,秦富有与秦付有是一个人。秦长命说,我大不识字,写信都是别人代笔。

“申请书”上说:

我叫秦付有,1917年12月5日出生,现住叫河公社东新科大队新庄生产队。我原住湖北省黄安县秦家扛村,现在的公社名字我不知道。十二三岁时,父母双亡,剩下我一人无法维持生活,自愿报名参加红军。

我是1931年参军的,先是在独立师一团二营五连当勤务兵,连长名叫秦吉福。独立师改编后,成为红军第四军。

1934年,我因有病掉了队,又参加地方游击队,尔后参加红军第二十五军,开始行军。当时行军的目的我不知道,只知道口号是‘打土豪,抗日本’……路线是早阳、北阳、南阳,路过现在的鲁山县,从木札岭到合峪,中间在木札岭住了一夜。

后来顺河上来,翻过来岭,到庙子、栾川,在栾川住了一夜。第二天,顺着现在公路的路线,一直到牛栾、叫河,在叫河住了一夜。

我因脚痛病,跟不上队,实在走不了路。我到团部申请,团部批准后,把我送到高彦召家……

这份材料中有一些地名显然是写错了,早阳应为枣阳,北阳应为泌阳,但所提到的红二十五军行军路线与有关部门掌握的情况基本相符。

洛八办纪念馆办公室主任王志军认为:这是一份很有价值的文字资料。

回忆:红二十五军征战艰苦卓绝

秦长命介绍,秦付有已于1999年初因病去世。

秦长命说:“我大生前最爱看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,虽然他腿脚不好,但每次都拄着拐棍,跑到十几里外的村子看电影。看完电影,我大会给我讲过去的事。”

“我大经常说,当红军时,他背的是‘汉阳造’步枪。

那时候红军经常打仗,仗打得非常艰苦。国民党的飞机、大炮猛往红军阵地上扔炸弹轰炸,有好几次,我大都被炸弹炸起的黄土埋住,胸部以下都被埋进土里。轰炸结束后,我大才挣扎着从土堆里爬出来。

“我大说,部队刚开始长征时伙食还不错,伙房把牛肉晒干,磨成粉末,装在干粮袋子内,让大伙儿背在肩上,后来条件越来越艰苦。当时,他还是十几岁的娃子,跟着部队,白天露宿山区,晚上出去打仗。后来,脚上穿的‘草拍子’跑掉了,只好赤巴脚走路,每天要走100多里路。

我大的脚也是在那时落下病根的,他不得不离开了部队。”

“我大告诉我:离开部队时,部队让他们几个病号把军装、枪支、证件都交公了,穿上老百姓的衣裳,留在叫河。

惊险:秦付有曾差点被活埋

关于秦付有留在叫河后的情况,秦长命也听父亲说过一些。他回忆说:“我大在叫河给人当过养子、做过长工。当时,他的脚伤得很重,不但不能休息,天天还得干重体力活。

“受苦受累不算什么,但我大一口浓重的湖北口音,在叫河一带非常显眼,这给他带来不少危险。栾川解放前,当地民团头子听说我大当过红军,就把他抓到犁水庙,要活埋他。乡亲们苦苦向民团头子求情,我大才保住了命。

气节:宁可受苦受累,也不给政府添麻烦

从秦长命支离破碎的回忆中,我们了解到:解放后,秦付有在叫河乡东新科村娶妻成家,一家一直过得紧巴巴的。尽管这样,在贫穷面前,秦付有体现出一个军人爽直的个性和红军老战士的高风亮节。

秦长命说:“我大的脚伤很重,每逢刮风下雨的天气,他的脚就肿得老高。虽然每年都请大夫扎针,但针扎得不少,效果并不太好。”

“由于脚伤,我大一直干不了重体力活,在生产队也挣不了几个工分,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。

后来,我大被安排到生产队喂牛,那年他脚疼得太很,走路困难,只好让刚上小学三年级的我辍学回家,帮他放牛。”

“尽管生活困难,但我大总是很乐观。只要脚不太疼,他每天天不明就起来跑步,他把跑步叫做‘跑操’。

“1982年,叫河乡政府调查老红军、老八路,我父亲写了申请,从此每月有了一些补助。刚开始每月能发15元,后来逐渐涨到20元、40元,他临死前,补助涨到70元。”

“解放后,我大和老家取得了联系。我大在老家有一个哥哥、一个妹妹,都是五保户,过得比我们还困难。

我曾多次问过我大:为啥不回家看看?我大总是长叹一声,无奈地说:‘回老家一趟,光路费都要花不少,咱哪有钱?’就这样,我大离开老家数十年,一次也没回去过,这也是他一生最别扭的心事。”

“我大脾气很直,宁愿自己受苦受累,也不占公家小便宜。

俺家在村里一直很穷,住在村猪场一间草庵子里,一住就是几十年。有一年‘八一’建军节前,我知道乡民政部门要来看望他,就求我大给政府说说,帮助我们盖个房子。谁知我大眼睛一瞪说:‘政府给咱补助已经够高看咱了,你还想让政府给咱盖房子,你这娃子也太不知足了。

’从那以后,我再不敢提这件事。后来我自己攒了十几年钱,盖了这座平房。”

致敬:采访组祭奠红军老战士

采访中,本报盛德美重走红军长征路采访组了解到:目前,秦长命一家的生活仍然困难。

由于当地气候太冷不能种小麦,秦长命只能种点玉米和土豆,平时到建筑队打点小工贴补家用。秦长命两个儿子分别在小钼矿和饭店打工,工资很低,至今连媳妇也找不下。

我们还了解到,秦付有的坟墓至今仍被保留着。

2004年,政府要求各村推平坟头,乡民政所张留根特意向村里交代:根据政策,秦付有的坟头应该保留。

在秦长命的带领下,我们来到秦付有的坟前,祭奠这位红军战士的英灵。

东新科村小焦沟杨坡坡下,只有这座孤零零的坟墓,坟头荆棘上挂着白色的纸条随风飘舞,寄托着亲人的哀思。

抬眼望去,秦付有墓后的杨坡上,碧绿的青草间,一棵棵稚嫩的小树,正在茁壮成长。

青草小树中间,是漫山遍野迎风开放的黄花。

本报盛德美重走红军长征路采访组全体成员,站在老战士的墓前,默哀、鞠躬,对这位为革命作出过贡献的老战士,致以崇高的敬意。

为了表达采访组对秦付有的敬意,我们交给秦长命500元现金,告诉他好好地守护秦付有的墓,如果政策允许的话,给老人的坟前立块碑,让人们知道这里长眠着一位红二十五军的战士。


本文关键词:开元棋脾,开元棋盘官方网站

本文来源:开元棋脾-www.bscyyw.com

我要下单